2024年4月1日,上海三家盒马X会员店同步闭店的消息引发震动。这场被内部称为"主动调整"的收缩动作,让盒马会员店全国仅存5家,而其CEO在年初"聚焦盒马鲜生与NB业态"的表态更显意味深长。当行业紧盯山姆、Costco的仓储会员模式时,盒马为何突然急流勇退?这场战略转向背后,或许藏着新零售赛道新一轮洗牌的密码。

一、会员店退潮:成本重压与本土化悖论
盒马X会员店曾以"中国版Costco"的定位高调登场,对标山姆的意图明显。然而,仓储会员模式在中国面临三重困境:
1. 场景水土不服:欧美家庭周末驱车批量采购的习惯,难匹配中国高频次、小批量的消费节奏;
2. 供应链成本高:全球直采、大包装商品需庞大客单价支撑,而盒马鲜生主打的"30分钟达"已培养出即时消费心智;
3.巨头围剿白热化:山姆、Costco加速本土化,开市客浦东店单日销售额破4000万的纪录,反衬出后来者的生存夹缝。
盒马内部人士透露:"会员店单店年租金超千万,客群复购率却不及预期,战略性止损势在必行。"
二、回归主航道:鲜生+NB的"毛细血管"战略
关店并非撤退,而是资源重配。盒马将筹码押注在两大业态:
-盒马鲜生:强化"生鲜电商+社区中心"定位,以"日日鲜""现制工坊"构建差异化壁垒;
盒马NB(Neighbor Business):布局800-1000㎡的社区店,主打高频刚需品,对标奥乐齐模式,渗透"最后一公里"。
这一调整直击新零售痛点:
降本增效:中小型门店租金、人力成本仅为会员店1/3,更适配存量市场的精细化运营;
流量复用:鲜生与NB形成"大店辐射+小店织网"的协同效应,复用供应链的同时提升点位密度;
-数据反哺:通过更密集的触点捕捉消费行为,反向优化选品与库存周转。
#三、行业变局:从模式复制到生态战争
盒马的转向折射出新零售赛道的深层逻辑演变:
1. 去神话化:仓储会员店不再被奉为圭臬,本土企业开始摒弃"模式崇拜",转而寻求适配中国消费土壤的解决方案;
2. 效率革命:当增量红利见顶,单客价值挖掘、坪效人效提升成为生死线,盒马NB日均2.5万的坪效已显露出潜力;
3. 生态竞合: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业态比拼,而是供应链、数字化、场景融合的综合较量,正如盒马将餐饮、电商、会员体系打通形成的"复合消费场"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:"2024年或是新零售分水岭,企业将从资本驱动的规模战,转向精益运营的能力战。"
结语:没有终局的游戏,只有迭代的生存
盒马的"收缩-聚焦"策略,恰似新零售进入深水区的缩影:当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,活下来的不是最像Costco的企业,而是最懂中国消费者的玩家。正如盒马CEO所言:"零售的本质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抵达用户的方式。"这场战略回撤,或许正是为了更凌厉的进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