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饺子凭《哪吒2》登顶中国导演票房冠军,56.8亿的数字背后,一场关于国漫的争议正在撕裂行业。
资本的手早已伸进神话宇宙。光线传媒砸47亿布局动画赛道,900人团队在军事化管理下日夜赶工,24岁原画师拿着打七折的工资,用300天量产“赛博哪吒”——这场“国漫崛起”本质是资本催熟的工业化流水线。
票房神话里掺着民族主义兴奋剂。三四线城市贡献62%首周票房,“中国人自己的漫威”营销话术精准戳中集体情绪。但北美47%的烂番茄评分揭穿真相:机械降神的热血叙事,不过是算法计算出的最大公约数。
可硬币另一面写着进步:自主研发的动画引擎将效率提升3倍,追光动画用《白蛇2》验证工业化可行性。当好莱坞动画周期缩至2.8年,我们究竟在见证艺术突破,还是文化工业的残酷进化?
票房榜首位永远坐着两尊神:一尊叫创作,一尊叫生意。饺子脚下的王座,到底压着多少代动画人的理想与妥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