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当年,夏利汽车的身影在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,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经典。随着时代发展,夏利汽车逐渐陷入连年亏损,甚至濒临破产。

在这个时期,日本丰田汽车,这个当时以高效生产和管理著称的国际巨头,将目光投向了夏利,有意接手,期望借此在华扩大版图,重现夏利往昔辉煌。
丰田为此专门派人前来考察夏利。考察结果却令人惊讶:在夏利汽车全体员工中,仅有四分之一是一线工人,其余四分之三是办公室人员,从事行政后勤、会计、党建等工作。

更棘手的是,要裁掉这些办公室员工极为困难。在夏利内部,这些人与管理层关系错综复杂,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密相连。
丰田决策者心里明白:“我花钱是来投资造车的,不是养闲人的。”这就像去餐厅吃饭,付了钱是想享受美食和服务,而不是听服务员讲餐厅历史却不上菜。
最终,因这些问题,丰田与夏利的合作交易未能达成。夏利汽车只能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。